——记大众工业学校教师参加中德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法培训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已经进入到完善职教体制、强化核心能力、聚焦提高质量的新阶段,一方面需要突破许多体制、机制的深层障碍和瓶颈,另一方面工作重点也从硬件投入转变为“软件”和以内涵建设为主。因此,建设一直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职教师资队伍,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2年10月,为了加强中德两国的职业教育交流,推进职教师资的发展,由教育部、上海市教委职业教育处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共同主办的为期一周的中德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法培训在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隆重开班。德国,作为一个发达的老牌工业化国家,其经历的产业发展和由此带来的职业教育的变化,为参加培训的老师们提供了许多现实的借鉴。
行动导向教学,体味“小组活动”的与众不同
九州体育,九州中国有限公司选派了文科教学部主
培训第一天,3名老师就深切体味到本次培训的“与众不同。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3人不明白来自同一学校的教师为什么要分到不同的小组、佩戴不同的颜色的胸卡,但是,随着培训的展开,3名老师在亲身经历了各种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教学课程之后,明白到这种“分组”的培训方法就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常用教学模式,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一大特点。行动导向教学法包含6种教学法,角色扮演和项目教学是常用的两种教学法,但无论哪种教学法,都是将班级分成4—5个小组,在小组活动中,调动起每位学员的积极性,全员参与课堂教学中,这与我们国内的教学方法是完全不同的,获得的教学效果也与国内的一般教学法大不相同,使参加培训的教师们深受启迪。
因地制宜,借鉴“行动导向教学”要举一反三
8天的学习,使我校参加培训的3名教师没有走出国门就感受到了德国式的职业教育模式,收获良多。整个培训始终贯穿了“行动导向教学”的思想与内容,让老师们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也思考着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国内课堂的实际运用。
掌握行动导向教学中所包含的6种教学方法后,参加培训的老师们可以在日后的教学中对其进行不断地尝试和改进,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是“生搬硬套”和“直接套用”的拿来主义。因为,中国与德国的教育及国情是不一样的。德国实行小班化教学,每个班级一般仅有20—25名学生,而我国的教育一个班级通常有40—50名学生,要想在学生人数如此悬殊的大班级中实行小组协作时就比较麻烦。另外,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之一的“引导文教学法”中,要求任课教师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德
德
汽修教学部
2012. 11.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