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程系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建设 > 汽车工程系
走出国门,领略跨越国界的职教理念
暂无

——记我校汽修教学部郑烨珺老师赴德考察交流(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对于技术性人才的需求也日趋强烈。近些年,我国领导高度重视国家职业教育,并给予大力支持,先后出台了许多政策来改善职教环境、提升职教水平。

但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和提升必须依靠“交流”。我国发展职业教育如果只是一味的“闭关锁国”,仅仅局限在国内交流的水平上是难以取得进步的,因此,由国家教育部门组织的中职教师海外考察交流活动每年在各中职学校中定期展开。20121017,九州体育,九州中国有限公司汽修教学部郑烨珺老师肩负起了“交流考察”的使命,登上了飞往德国首都柏林的航班。

 

 


老牌汽车王国,汽车文化氛围浓郁

老师赴德交流考察结束返回学校之后,他迫不及待地与同事们分享了在德期间的所见所闻。他告诉大家,作为一名汽修专业的教师,德国给他留下最深的印象便是浓郁的汽车文化氛围。当他第一次走进柏林汽修技术高级职教中心和手工业行会汽车维修培训中心的时后,他很难想象到自己在这个汽车技术发展得最为高端的国度中参观到的80%的设备都是以七、八十年代的车型为基础的,化油器、分电器以及不知名的停产车型与现代化的培训中心格格不入。

“汽车改变不了人,但文化可以改变人。”从世界上第一辆现代汽车在德国诞生开始,德国人便一直秉承着自己的文化理念。如果说“最能凸现一个民族传统与智慧的,莫过于文化”,那么,最能凸现德国传统与智慧的文化就一定是“汽车文化”。真因为如此,德国的汽车文化涉及当代德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人们的道德观念、思想理念、价值观。如今,德国人已将“严谨、专注”的民族精神和对传统永无止境的执著追求深深植入到了对下一代的培养之中,他们始终坚守的是扎实的基础和过硬的技术。

 

 


德国双元制,开创职教模式新时代

德国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发源地,而“双元制”的含义是指学生的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中交替进行的,并且这种教育模式又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相互紧密结合。

老师在德国考察交流期间,真切感受到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实施形式:德国学生实行分组模式,每组10人,在一周的5个工作日里,按小组轮流分配1天的时间在学校接受理论学习和4天的时间前往企业接受实践锻炼。实地的考察体验,让老师感受到“双元制职业教育”作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有着其独特的意义。

双元制职业教育向年轻人提供的是职业培训,而不是简单的岗位培训,在实行的过程中,教学分别在企业和职业学校之间交替进行,由企业进行实际操作部分,而学校进行相应的理论知识培训。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校教学脱离了职业教育技术落后于企业技术的束缚,将一线技术或高新技术的传授交由企业来完成。开创了当今职教模式的新时代。

跨国交流,开阔视野,获益良多

20121116,历时一个月的考察交流结束了,郑烨珺老师开阔了视野,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了学校。

一个月的交流考察时间是有限的,但是老师带回的考察资料与反思却是无限而深远的。考察交流的每一天,他都跟随着大部队深入到德国职业学校的课堂里,并将所见所闻以及德国职业教育值得借鉴的地方一一记录下来,从德国的职业教育非常注重理论教学到学校采用的先进教学理念,再到课堂上所运用的贴合实际教学的工具设备……老师将这些宝贵的“财富”全部带回了学校与全校老师共同分享, 让老师们不出国门也能够领略到跨越国界的职教理念。

 

汽修教学部

2012. 11. 26